close


這棟樓要拆了。
                                                                                
樓座落在校園的最邊角,簡直像是附中的破釜酒吧一樣,隱身在三進教室與廣袤的操場後方,初來者總是繞了許多遠路才勉強在游泳池的牆壁上看到一個小小箭頭指標:國中部。不知道是不是結界下得太好,最大的藍天籠蓋四野,但一進到樓裡,總會浮現小國寡民的平凡幸福感。
                                                                               
大榕樹是此地另類的土地神祇,包容著每屆頑皮的孩子,靜靜地陪他們面樹思過心靈改革;曾經為北向的教室遮擋過太炙烈的秋陽;曾經讓每個正教著大樹之歌的國文老師心頭一喜,講台上再多的口沫橫飛,都不及向外一指:那就是雀榕!比起外面的穹蒼,在樓裡仰望,頭頂的這方天空確實像井一般,但這裡的孩子們沒有坐井觀天,他們的眼界隨著晨光爬上滿把的鬚髯,跟著樹枝向上探去,一年又一年,總有此起彼落的那些吱吱喳喳,述說著指尖觸及的夢的溫度。
                                                                               
三十年的歲月剝蝕了樓的身軀,三十年的孩子們卻增添了各式各樣的印記。是誰偷偷在四樓角落談著因為想像的禁忌感而比實際更熱烈的小戀愛?是誰純真可愛救了生態池的小青蛙後來以為可以當作日行一善來銷過?哪屆國三沒有抱怨過二樓廁所總是濕答答又臭?與延平的鬩牆之爭好像一直方興未艾。你有沒有注意過,黑板側邊有著每屆學長姐一一畫下的班號,以七進位,不多不少?你一定也知道錦旗該怎麼掛最炫耀--用竹竿串起來掛在走廊長長的管線上,正是大風起兮旗飛揚的驕傲啊。
                                                                                
夏日裡最美的風景是什麼呢?溽暑逼人,能讓貪涼的青少年們離開冷氣教室的唯一誘因是,泳池就在樓前方,誰都可以趴在通道的窗邊,聽那池畔濺起的嘩啦春光。ㄇ字型的建築像是合攏的雙手一樣,包裹住這些單純善良的心靈,即便再怎麼吵吵鬧鬧內務不整,在走廊上隨意注視一個孩子,他都會迎上你的目光,自然洪亮地說:老師好!
                                                                               
樓是我踏入社會第一個安身立命的所在,從菜鳥的國一導師,熬過焦頭爛額的國二,然後隨著孩子們變成國三老油條,他們懂得了當國中生的各式技巧,我也漸漸潛入教師這個角色的各種深度。開始習慣談話室裡的棒球新聞,開始習慣去新北樓包便當,開始熟練讓油印室裡各種設備順利運轉工作的撇步......,眼淚突然簌簌落下的那些時刻,圍牆邊的生態池平台有著最好的藏身處,就坐在那兒,讓夜色靜靜風乾所有難以排遣的感傷。
  
從樓南向的教室就望得見新大樓,冬夜來得早,暖橙的光芒從那上下六層的樓梯間落地窗裡透出,就如寓言裡山丘上那棟擁有金色屋頂的房子一樣,怎麼看都漂亮誘人。所有新的建設目的是為了讓「好」多一點,但在這同時,「好」也界定了「壞」,後者即被視為不可回收的廢棄品,是那些在通往世界應該具備的模樣的路途上,被割剪下來的畸零殘屑與毛邊。是啊,也許每個走過這棟樓,不在其中上課生活不曾與它纏繞生根的人們,都會同意它應該被處理掉。當時間留下的瘡口再也無法癒合,最好的方法是置之死,而後生。新的何時會成為舊的,何時它也會被排除在更新更好的計畫之外,不是眼前能夠想到的。

然而,即便登樓時它早已不復當年風華,但眼見它笑語盈然,就捨不得眼見它樓塌了。我知道哪個教室的玻璃一直破了沒補,我知道哪張辦公桌上貼著流星花園的月曆,我知道冰箱冷凍庫裡誰喜愛喝哪種口味的咖啡豆。我在同一片窗景前怔忡過,也笑過。五點過後留在辦公室,隱約還能聽見不遠處球場上比得分更快的垃圾話互飆,若碰到拔河比賽,鳴槍與吆喝聲更是齊飛。每週有兩天,不下雨的早晨,學生總要穿過樂教館的林間小道去升旗,松鼠一溜煙,珍稀的雉鳥偶然飛落,留下指爪跡痕。穿梭於舊北樓旁邊的車道,一面閃避著儀隊練習的刀光劍影,想念著那個曾經住過裡頭的少年,同時與一旁吊單槓的學生說再見,亦曾經是我習以為常的作息。不再了,那些日常的路徑將被取代,然後忘記,碎瓦頹垣荒榛斷梗,這樓被拆之前是什麼,那圍籬裡面是什麼,一代一代新來的學生們已經不會知道。
                                                                               
多少年後當你們又牽著手回來這裡,對著陌生的建築,遷移的樹,如何指認那相濡以沫的時光?樹猶如此,人何以堪。我得為它寫一點什麼。雖然,我不曾讀過隸屬於這棟樓的班級。但是裡頭有我熟悉的朋友學生,我在這裡教書,準備變成三十歲的女子,與我同年的樓將走入新的一頁,而我的人生呢? 


借佳嫻寫舊地理系館拆遷句子題目一用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adolcevit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